125362323_190426419248234_6510853801124394788_n


第一次觀看的時候,會覺得駿跟實央在原作裡情感的細膩度沒有演出來很可惜。
第二次看的時候覺得這個原因大概監督因為片長所做的剪裁,重新將重點放回電影本身。

 

美術作畫很美,畫面的切換也很細緻,比如回憶的處理:
從現在的海,切到實央回憶中的家裡窗邊的海景;從現在雨中奔跑,切到駿回憶裡從在放學路上的奔跑等等。
比如時間的交代,會用同樣的取景但是內容物的變化來暗示時間。三年前與後,也就是空無一物的板凳到黃花盛開的切換。

  
特別令人心動的是接吻跟牽手的表現,在海邊快親下去的的線條真是美。床戲個人覺得因為感覺感情線太快所以可愛之餘有點小突兀。
  

而美中不足的部分是,就一個原作腦殘粉來說,兩個主角的生命歷程被處理的有點平面,有因果是推動劇情最簡單的方式,但生命並不是因為A所以B吧?
說好的電話為什麼沒有打?明信片?因為實央被女生搭訕又忘了幫他買退熱貼所以駿才講那些渣男話(欸)?


真的是覺得他們兩個能好好在一起真好啊,一群人吵吵鬧鬧不是只有彼此但也是只有彼此。
不希望他們的情感,被只有看電影的觀眾認為,他們就是簡單的湊在一起,雖然有女生搭訕、有前未婚妻等他們還是在一起了這麼的單一,而覺得可惜。

紀伊老師的作品對我而言之所以那麼有魅力,我覺得就是在於主角們在面對生活的選擇糾結一團亂的時候,還是好好的生活著,角色們看似雲淡風輕卻很複雜。
 
 

(以下都是原作雷,但是不這樣寫實在很難解釋他們兩個之間事怎麼回事,但我盡量攏統,有打算去看漫畫原作的話我以下寫得都不用看。)

 

 

 

 

駿經過了不少的選擇才成為了現在的24歲,他曾經想妥協和異性交往、在分手後被同性搭訕過,蓋棉被純聊天用一個被祝福的吻換了一筆錢?(*1)也曾經覺得如果真的要跟異性共度一生那就是櫻子,在結婚當天因為櫻子的一個問題才發現,自己妥協不了而跟家裡鬧翻。他任性地逃走了,在阿姨的民宿幫忙及寫作,才成就了現在的他,他不完美(事到臨頭棄婚)、抗壓性低(被實央講一句噁心就貧血)但關鍵時刻卻主動也決絕;他的糾結、選擇與細膩,乍看之下就跟他的死魚眼一樣好似對他來說沒甚麼大不了的,但就跟他的初戀對象說的一樣:他的確活得很辛苦。

(*1-春風異邦人#1;其實這段談話很簡單但我蠻喜歡的。)

而實央,因為母親往生看著海迷茫且易感的17歲,在那個覺得對自己好的所有人都是在可憐他,而不想接受任何任的好意;覺得自己對衰的那個時候,有個人甚麼也沒為他著想的,只單純滿腦子想追人而接近他,在打開心防的同時,或者是他才正要思考駿所說的喜歡時,也到了要離開島上的時刻。

連手機也沒有,不知道能為自己做多少決定的年紀,打算能夠獨立生活之後才要重新回到島上,三年間他曾打電話回來過,是繪里接到的,也是這通電話讓他認知到自己也許真的沒有想好和駿之間的關係,他用了自己的方式想了三年,終於在成年可以為自己負責的時候回到島上。

這樣的兩個人之所以湊在一起是好幾件事情環環相扣而成,沒有餘裕想太多只想先先追到美少年的駿(欸)、覺得對別人的好意難以接受又有點少女漫畫情懷的實央,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以下提幾個電影改寫簡化但其實漫畫中對我而言是萌點的部分:

1.電話:實央有依照約定打回來,電話是繪里接的,她直接問他有沒有想清楚這樣打電話給一個喜歡他的男同志是甚麼意思。

2.手機:實央的手機在漫畫中,是到了跟駿去本島寄原稿的那天才辦的,他以為是駿是覺得他都沒有打電話給他而不滿,才辦了手機打給駿,駿也覺得不能再這樣吊著人家(終於),因為沒有船班了才把人抓去旅館的(欸)。

3.退熱貼:其實駿有直接跟實央抱怨:「約好的事(買退熱貼),就應該要做到」,實央把人抓來親了一口之後去補買了,電影則是把退熱貼作為暗示實央粗線條的梗,覺得有點可惜,因為覺得抓來親一口很可愛(欸),結果在電影裡面變成實央想偷親沒親成功。(我是覺得漫畫這段,其實時在小暗示駿對於實央常常說話不算話(沒打電話回來)的不滿)

 

先這樣,其餘的等刷完3、4次有其他想說再補吧。

 

arrow
arrow

    老老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